(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振雅)在10月16日公布的《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》中,江蘇昆山、浙江義烏、浙江慈溪、福建晉江被列入大城市,目前我國共有105個大城市。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發現,4個縣中有3個縣均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,縣內也有多個全國著名的醫藥企業。
“人隨業走。”10月19日,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,豐富的就業機會是縣級市成為大城市的重要因素。
昆山:醫藥產業創新集群
“填補國內空白,打破國外壟斷。”作為第十四屆健康中國論壇·十大新藥之一的多納非尼,是我國國內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。其上市打破了進口藥物在晚期肝癌治療領域12年的壟斷局面,惠及了無數中國患者。不為人熟知的是,它就誕生于一個小縣城——昆山。
多納非尼研發企業澤璟制藥,于2009年在昆山生物醫藥產業園成立,如今已成為昆山首批生物醫藥產業潛力地標企業,2020年在科創板上市,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億元。
昆山生物醫藥產業園。昆山市政府官網圖
澤璟制藥董事長盛澤林曾說,“在昆山最震撼的不是其龐大的經濟總量,而是在創新上的高瞻遠矚和提早布局。”
當前,昆山生物醫藥產業園已成功躋身全國第一方陣,澤璟、瑞博、邁勝質子等120余家企業入駐昆山生物醫藥產業園。面向未來,昆山正在全力催動生物醫藥產業實現“從百到千”的全新一躍。
昆山市政府印發的《昆山市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實施意見》提出,到2025年,全市集聚生命大健康企業500家,高新技術企業50家,實現產業產值1000億元,走好新時代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集群“昆山之路”。
慈溪:疫情下醫療器械大發展
“昆山的藥、慈溪的械”是在江浙一帶有名的兩個經濟增長點。疫情之下,慈溪醫療器械產業與疫情賽跑,搶創新風口,贏得爆發式增長。據浙江省慈溪市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數據,2020年全市醫療器械行業產值35億元左右,同比增長2.5倍多。
藍禾、拓勝防護、金格奧,慈溪口罩“三劍客”企業聞名全國。例如,藍禾2020年銷售7.5億只,銷售收入4.2億元,成為醫藥市場醫用口罩占有率全國前三的品牌企業。慈溪市有13家企業列入國家急需的醫用防護用品生產,其中9家企業轉型生產防護用品,獲得注冊證3個。
慈溪醫療器械產業創新驅動、龍頭帶動,2022年1月至4月,醫藥器械領域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同比增長17%,高于全市平均7個百分點,其中藍禾、新躍、華萊斯、漢科等4家醫療器械企業產值同比增長超過30%。
義烏:政策釋放發展紅利
加快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集聚發展,2020年義烏市出臺了七條意見,扶持生物醫藥產業做大做強。政策實行一年來,義烏已為11家企業兌現醫療器械注冊、仿制藥、原料藥研發等獎勵1030萬元。
浙江華義制藥有限公司就是這11家企業之一。作為醫藥類高新技術企業,該企業每年投入科技研發的費用高達2000多萬元,研發投入占其主營業務收入13%。去年,華義制藥獲得了仿制藥研發獎勵700多萬元,極大激發了企業創新研發的積極性。
創新產品帶動了企業產值的大幅提升,2021年華義制藥實現產值2.7億元,同比增長89%。華義制藥的創新之路,既是義烏生物醫藥企業不斷追求自主創新的縮影,也是義烏不斷激發創新主體內在動力的成功案例。
生物醫藥是義烏戰略性主導產業之一,目前義烏市已擁有華義制藥、大德藥業、森宇實業、安諾優達等一批優質企業,具有一定優勢和潛力。未來,政策紅利將進一步釋放,更有力推動義烏生物醫藥產業百花齊放。
(運營:荊雪濤)
網友評論